央视评高学历“野人”回国避疫:同理心,是孩子行走世界的通行证
发布时间:2020-04-16 15:13:13
0

眼中只有自己的人,没有大的格局

 

现下,我国抗疫已渐入尾声,但世界各国的疫情仍处于全面大暴发阶段。因此,许多海外务工人员、求学的留学生选择回国避疫。这当中,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。

 

比如:泰国一返华女子抵达重庆机场,以每天都要回家为由,拒绝按规隔离。还辱骂工作人员,撕毁登记表格,大闹机场。

 

央视新闻评论该女子:“‘哪来哪去,不守防控规定就该享受这个待遇。无视规定,撒泼耍赖,不只是缺少格局,更是破坏疫情防控大局。

 

一名留学生回国隔离,因为隔离酒店没有矿泉水,又嫌弃烧的水水质差,该留学生对工作人员大吵大闹,屡次强行闯关。引得网友大为不满,讽刺该留学生是豌豆公主”“巨婴

 

一位澳大利亚归国的华人,在隔离期间强行出门跑步,还不戴口罩。面对工作人员的阻拦,她说:“不让我跑步,我生病了怎么办?”还大喊救命,称工作人员骚扰她,并侵犯了她的人权。

 

视频曝出后,该女子就职的企业——拜耳医疗器械公司,马上开除了她。

 

当然,这其中也有许多暖心之举。比如:美国留学生郭同学回国前特意买了巧克力,在途经山东德州服务区时,又专门买了扒鸡,她把这些小心意送给防疫工作人员,称:“感谢防疫人员,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”。

 

还有,留学生瑶瑶(化名),从意大利辗转28小时回国。在飞机上,为降低感染机率,她不敢吃饭喝水,连口罩也不曾摘下。在意大利,她已先行隔离20天,并把能申报的途径全部都申报了一遍,回国后下飞机也是第一时间向机场工作人员报备。这种为自己负责,也为他人负责的教科书式回国,让网友纷纷点赞。

 

在特殊时期,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,格局大小的差别,其实是是否有同理心的差别。

 

有同理心的人,格局宽广,愿意为他人做出贡献,也收获更多的机会;没有同理心的人,眼中只有自己的事,无法与人开展合作,甚至为了自己损害他人利益,最终影响自己的前途。

 

什么样的行为会毁掉孩子的同理心?

 

同理心,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,能够主动地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和想法,站在他人的立场和感受上看待问题、处理问题的能力。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沟通、获得他人好感和信任的桥梁,也是合作的基础。

 

心理学家阿德勒强调过合作的重要性:所有失败者......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同情和社会兴趣,他们在面临职业、交友和两性问题的时候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。”那么,什么样的行为会让孩子缺乏同理心呢?

 

就是家长拒绝同理孩子,不能换位思考、共情孩子。

 

在《少年说》第5季里,有一个叫涂思睿的女孩,她对大家倾吐:“爸爸把我50多本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小说,都给撕了。还把我的所有课外书都用胶带封了起来。”“我感觉我那段时间就像丢去了灵魂一样。”

 

她强压着情绪,还故作轻松,但眼泪还是止不住,声音也变的哽咽。而这位爸爸严厉教育的手段下,暴露的就是同理心欠缺。


女孩热爱阅读写作,文科成绩也因此很理想,而爸爸却按照自己的标准,要求女孩理科成绩也必须优秀,还简单地把女孩理科成绩不佳归罪于写小说。

 

女孩从三年级开始写小说,到现在已经写了56本,累计30多万字,全部是一笔一划写完的,这位爸爸没有看到孩子对写作的热爱,甚至也不读读小说去了解孩子,而是粗暴地摧毁孩子心爱的东西。

 

如果不是女孩有机会向外表达,她的爸爸可能一直都无法体察到孩子像是丢失了灵魂一般的伤心。

 

女孩委屈地倾吐,也提醒着我们反思:在日常生活中,有没有忽略同理孩子?


当孩子犯错时,是直接批评:“怎么这么不小心!”“告诉过你多少次了,怎么还是记不住?”还是去体谅孩子的挫败。

 

当孩子伤心时,是简单敷衍:“不哭了,这有什么好哭的?”“为这么小的事哭,不是男子汉!”还是去抚慰孩子,共情他的难过。

 

我们是以自己的标准,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:考试必须考多少分,见人必须问好......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,看到他的困难,帮助他解决问题。

 

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,映照出家长的行为。被充分看见的孩子,自然能同理他人。

 

培养有同理心的孩子,从小处做起

 

对孩子的同理心教育,体现在生活的时时处处。如果我们能在一些特别的时刻,给予孩子好的引导,那么,孩子的共情能力、合作能力,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。

 

1、当孩子摔倒时

 

在《妈妈是超人》综艺节目中,霍思燕的儿子嗯哼不小心被玩具扎了脚,疼的嚎啕大哭,把弄痛他的玩具重重地扔了出去。

 

霍思燕看到后,马上给嗯哼一个拥抱,帮他吹吹脚掌。嗯哼的情绪平复后,霍思燕并没有责骂那件玩具,而是自己用脚轻轻踩了踩,告诉嗯哼,踩到确实是挺疼的,所以不应该把玩具扔到地上,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和别人踩到。

 

这种做法,很符合给小板凳揉揉疼的理念,我们认为当孩子撞到石头、板凳时,不必为了安慰孩子而责骂这些物件,而是引导孩子,一起给小板凳揉揉疼。这样做,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“碰撞”是双方的事情,应该互相体谅。

 

对小板凳的体谅也会延伸到其他方面。会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,在人际交往中,也会更懂得换位思考,处事更为灵活变通。

 

2、当孩子和伙伴发生冲突时

 

谢楠的儿子吴所谓,有一次因为不愿意分享玩具,跟小伙伴起了小冲突。谢楠没有强求,她肯定了儿子有拒绝的权力:“你可以说不。”又说:“不过大家一起分享的话,没准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,我们要不要试一试?”吴所谓一听,马上高兴起来,和大家一起分享玩具,投入到玩耍中去。

 

对于孩子社交,提出“三不原则”:不生气,不介入,不怕吃亏。当孩子们一起玩时,发生些小矛盾很正常,家长无需干涉。如果孩子之间争执变严重,家长简单拉开,或者建议孩子用更灵活的方式解决即可。

 

没有必要气势汹汹地找对方孩子或家长讨要说法、斗狠比倔。这样做的好处,是让孩子知道冲突是常有的事。孩子在冲突中,会学会互相体谅、协调关系、更好地解决问题。


“善良的人,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.....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,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,人际关系会更和谐,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。”格局大的孩子,道路自然也宽广,让我们都把同理心这件宝物送给孩子吧!